第891章 宽泛眼界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小说屋]https://m.xspu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婆媳三个在西州女护卫队的护送下去了信宁县。
按着李引大人的规划,这个信宁县不须修建引水工程,它恰好夹在了澎水和洪杜两县之间。那两县的工程完毕后,一县吐出一些水来,也就够信宁用了。
但县各乡也都像蜂群一样嗡嗡起来了,县衙的差役们分赴各乡,传达黔州刺史高大人、都水使李引大人的安排。
各乡的村正们、以及村正的得力助手们也都行动起来,挨家挨户按着人头分派。
担水的、抽调出去助力另三县工程的,都要求是壮役;锄地保墒的可以再次一些;而留下来补苗的,则只能是稍为年轻的村妇和老人、半大孩。
在黔州身份最高的三个女到达信宁时,那些选拔出来助力他县的壮役们已经出发了,而山坡地上也再一次布满了补苗、落种、担水、浇地、锄地的村民。
他们早就听说了,台州和杭州都给黔州捐了抗旱钱,这一次刺史大人是下了血本儿:所有出役之丁,在视作完成各月庸役的基础上,在庸役期内的,石匠和木匠每两天另补给一个大钱,在役期之外的,一天补给一个大钱。而普通壮丁减半,老幼、女再减半。
这已经不错了,要知道按着此时黔州的物价,一个大钱便可购上三四斤精米,这就相当于官府管饭了,除去吃的还会有所节余。
刺史夫人、西州都督的两位夫人们下车时,连她们的二十名女护卫在内,每人的手都有一只小小的铁锄,看来也不打算闲着。
一些当地的女们惊讶于她们的美丽与平易,纷纷拥上前来、热情地与她们见礼。而上山的老人们招呼跟着他们的半大孩、嗓门儿也格外的敞亮,“都别偷懒,刺史夫人都来锄地了……”
在洋水县,刺史高审行、都水使李引,在洋水县令的陪同下,来到建造河边水车的地点。
早就有人在河岸上搭起的高大的凉棚,供刺史和李大人现场休息之用。
但高审行见了刚刚搭起来的棚,不由得将县令好一顿训斥,“那些民役们都有纳凉的棚么?为官之道,就在于与民同甘共苦,众志成城,你倒好!”
而洋水河边那些打桩、锯板的夫役们听了,号喊得更响亮。
县令恭敬而真诚地对刺史大人道,“大人与卑职哪会相同,卑职只须盯在一县,而大人却要跑五县,卑职实在不忍不做些表示,再说只是个棚、并未靡费。不然影响了大人休息、便是影响了修渠大事、便是卑职的失职。”
这里的河岸正是两山夹空,山风强劲。
李引打算着一排建起三架最大规格的水车,高约三丈尺,三架都是风力、畜力混用——即便某天无风也不会间断取水。
石匠们则在专司之吏的带领下,在石地上勘测地势高下、规划着、着手开凿石渠。高审行在工地上转了一遍,最终还是回到了纳凉的棚底下坐下。
棚外烈日当空,但他喝着茶水,心里十分舒服。
民情踊跃、官员用力,工程进展出乎意料的迅速。水车的基桩已经延伸着、一直打入河面上去了。而凿渠工地也响彻了铁锤敲击之声,一股豪情瞬间充斥于刺史大人的胸。
 
第891章 宽泛眼界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