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千古长安客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十七章 王者盛宴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小说屋]https://m.xspu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夜色渐深。
    nbsp长安城中还是一片祥和,灯火通明,人群攒动,热闹非凡。
    nbsp一行三人出了望月楼后,直达光化门北禁苑的皇家梨园。
    nbsp等到了门口,重重守卫,身披盔甲,两侧龙武卫将士手握红缨长枪,道路上将士腰佩长剑,时刻准备剑拔出鞘。
    nbsp领头看到是李龟年忙拱手施礼道:“李大人”。
    nbsp李龟年点了点头,准备率领二人进的里面,突然被领头粗犷武将单手阻挡在外面,毫不客气道:“你们是干什么的?”
    nbsp“他们是我在外面寻找的乐公,皇帝陛下寿诞在即,此等大事是你等所能担待”。
    nbsp一说完,李龟年头也不回的走远了,堂堂的龙武卫首领被震慑地魂不附体,因为自己深深地清楚,皇帝陛下寿诞在即,梨园乐工整日忙的不可开交,若是真有半点闪失,自己真的担待不起,纵然是死自己也不敢得罪李大人。
    nbsp北禁苑的大门开了。
    nbsp皇家威严一览无余,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一个个龙武卫士兵威风凛凛,面无表情地站在漆黑夜色下,纵然有些许月光照耀在甲胄之上,那粼粼甲光也阴冷些许。
    nbsp李白环视一圈,周遭硕大无比,足有千亩之地。过了一个圆廊,穿过一条狭长的巷子,到了尽头才显现出一抹光亮。
    nbsp李龟年冷色道:“进去不要多说多问,只要听着就可以了”。
    nbsp王维和李白连连点头,进了屋内躲在柱子后的李白久久地愣在原地。
    nbsp里面尽是各式各样的乐器:远古时期的伏羲琴,西周青铜编钟,秦筝汉鼓笙箫,六孔埙笛,五指琵琶,北方牧民二胡管子等。
    nbsp三千乐工披着青绿衣衫,薄如蝉翼,中央是位女舞者,面遮轻纱,一袭流仙碧绿孔雀装,步履袅娜蹁跹,玉手招展,腰肢无骨地柔动,脚下生风地轻飘飘的,加上乐工的绝世的天籁之音,舞乐相交,很是相得益彰,李白不由的睁大了双眼,如痴如醉,不曾移动半步。
    nbsp虽然夜色渐深,但是女舞者还是精力旺盛,这些都是从民间顶级乐坊经过万里挑一的,再经过一轮轮的练习和淘汰,剩下的最后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。
    nbsp李龟年走到前面,看了一眼舞娘,随即明白后挥了挥手,舞者全部停下,乐工一样。
    nbsp走了几步的李龟年郑重其事道:“皇帝陛下寿诞在即,诸位若是出现任何差池,别怪我手下不留情,到时丢的可不是我们一个人的面子,是大唐皇帝陛下颜面,若是天降龙威必会大难将至,我等将不得好死,不可因为一次失误而葬送我等青青生命,事关责任重大,望诸位努力,不可辜负皇帝陛下好意,若是有负圣恩,我等还有何颜面待在这皇家宫廷的梨园”。
    nbsp乐工和舞者全部侧耳聆听,忙异口同声道:“谨遵李大人之命,我等定当不负重托”。
    nbsp正当说话间,从门外走来数人,黑衣毡帽,腰身佝偻,行走缓慢,李龟年大惊失色道:“高总管为何夜半时分来至梨园,难道有什么重要吩咐不成?”
    nbsp此话一出,所有人全部纷纷跪拜,深深地明白高大人身份,那是皇帝陛下跟前的大红人,若是得罪其半点,无异于自寻死路。
    nbsp见状李龟年三步并两步急忙上前,看到高力士忙笑道:“高总管大驾光临不知有何吩咐?”
    nbsp高力士佯笑道:“奉陛下口谕,今日朕做佳曲一首,望李大人当日演奏,百官静听”。
    nbsp正说间后面宦官之人忙递上曲谱,高力士沉沉道:“陛下神曲,李大人不要当日演砸了,不然我也救不了你”。
    nbsp“多谢高大人的好心好意,微臣定当尽心竭力,万死不辞”。
    nbsp高力士看向台下之人,大声说道:“诸位莫辞辛苦,为了皇帝陛下寿诞,定要全力以赴,不可出现半点闪失,为了显示大唐帝国太平盛世,望诸位尽心尽力”。
    nbsp一说完,台下之人全部异口同声道:“多谢高大人的良言,我等定当不辜负皇帝陛下重托”。
    nbsp待到高力士走后,在场之人倍感泰山压顶,尤其是李龟年深深地清楚,天恩浩荡,若是出现半点闪失即刻人头落地。
    nbsp李白和王维也看出李龟年的担忧,满脸的忧心忡忡,但还是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,王维关心道:“李兄皇命在身,愿李兄保重”。
    nbsp“恕不远送,这梨园之中不是久留之地,待到九月九日王者盛筵之际后,定当在望月楼尽情地畅饮几杯”。
    nbsp观赏了一盏茶的功夫,李龟年带着王维和李白出的北禁苑的梨园。
    nbsp三日之内,临近九月九日。
    nbsp京城之中所到之处摆满了黄金菊花,同时也到了朝廷揭榜之日。
    nbsp皇榜前早已人满为患,天下学子齐聚一堂,心中焦灼不堪,忐忑不安地等候着宣布科举前三甲。
    nbsp霎时走来一人手持皇榜,当中宣读道:“开元十九载权知贡举,殿试头三甲公布:状元王维,榜眼卢纶,探花岑参,明日皇帝陛下在大明宫前亲自召见三位”。
    nbsp人群中李白虽然听的真切,但是心中分外的急躁,一股失落涌上心头,不经意间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,李白这才看的清楚,正是好久不见的孟浩然,李白惊讶道:“孟兄你怎么会在这?”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    nbsp说完李白便后悔不已,心中清楚孟浩然这次也是名落孙山。
    nbsp苦笑的孟浩然安慰道:“李兄第一次,我已经考了三次了,每次都无法折桂蟾宫金榜题名,看来我此生无缘功名利禄,满腹才华卖于帝王家,到头来十年寒窗如一日,终究不过是一场空,不如回荆州隐遁于鹿门山,求仙问道,何必在乎这些红尘俗世”。
    nbsp“孟兄不要泄气,再过两年你一定会金榜题名,届时岂不一朝金榜题名天下谁人不识君,寒窗数载,不就是为了这一日吗,我们他年再一起入京城,金榜不题名,势不言归隐”,李白规劝道。
    nbsp“李兄不怕你见笑了,我家徒四壁,至今仍尚未娶亲,穷困潦倒,加上年纪一把实在毫无心力再坚持三年,恕我不能与李兄一起勇闯龙门”。
    nbsp半说间,孟浩然已是眼眶老泪纵横,但一直强忍着泪水,扭头急匆匆的冲出人群,眨眼间不见半点踪影。
    nbsp李白紧紧的跟随出去,最后来到护城河边,顿见孟浩然静静地站在河畔前。
    nbsp“孟兄切勿轻生”,同时李白飞奔过去。
    nbsp孟浩然转身看来,爽朗地大笑道:“李兄担心了”。
    nbsp“孟兄,现在何不去小酒馆畅饮几杯,郁郁不得志,须借酒消愁”。
    nbsp“借酒消愁,恐怕酒也不一定能喝醉人,既然如此那我就陪李兄一起不醉不归”。
    nbsp二人有说有笑的离开了,可还是高兴不起来。
    nbsp护城河畔,酒旗飘飘。
    nbsp二人进的里面,店小二笑道:“二位公子喝点什么?”
    nbsp“上两坛好酒”,李白道。
    nbsp没过多久店小二抱着两坛酒走来,步履蹒跚地气喘吁吁,轻笑道:“二位慢用,今日不收二位酒钱”。
    nbsp“这是作何?”李白不惑道。
    nbsp小二正色道:“看二位公子神情抑郁想必今年应该是落榜了,人生苦短,不要为了一次落榜而放弃自己的大好年华”,说完又是一阵长长地叹息。
    nbsp孟浩然深深地明白,李白刚要追问,孟浩然阻拦道:“你不要问了,我给你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,每次科举落榜后的学子,有的是因为不堪重负而选择上吊自缢,有的则无言面见父老乡亲投湖自杀,有的为了科举金榜题名则倾家荡产自尽而亡……”。
    nbsp说到这,孟浩然端起桌上大酒碗一饮而尽,豪气干云,李白见状同样一口干完。
    nbsp喝完后,两人相视大笑,二话不说又倒满了一杯,一连干了三大碗。
    nbsp孟浩然苦笑道:“去他的王权富贵,从今以后老子不再踏入京城半步,自此隐遁鹿门山不问世事,归心似箭,李兄无须劝说”。
    nbsp“孟兄多虑了,既然你已看破红尘也不失为此生志向,再干一杯”。
    nbsp正当二人喝的正高兴之际,远远地锣鼓喧天。
    nbsp酒馆内所有人纷纷出门注视,远远看见四个醒目大字:状元及第,紧接着是一匹高头大马走来,头戴红花,一人骑马穿过拥挤街道,时不时拱手道谢,来人正是今年的状元郎王维,身着大红袍,帽插红花,意气风发,面露喜色,浩浩荡荡的人群纷纷驻足目视。
    nbsp店小二惊叹道:“状元郎不愧是文曲星下凡”。
    nbsp有人道:“状元郎今日双喜临门,鲤鱼跃龙门,还要迎娶宰相之女,真是人生两大喜事,金榜题名时,洞房花烛夜,今日在状元郎身上一一实现,真是人生志得意满”。
    nbsp有人道:“状元郎家世显赫,一切都在意料之中”。
    nbsp……
    nbsp人群中有人说三道四,李白和孟浩然站在原地久久地不曾动弹,这正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样子,骏马得骑,金殿封官,洞房花烛,如此辉煌人生何乐而不为。
    nbsp孟浩然若有所思,回想起荆门青梅竹马,自己有何面目回去,想起家道中落的世态炎凉,想起一日三餐温饱还是问题,寒窗苦读十年磨一剑,到头来不过是跃跃欲试,而如今只能灰溜溜的离场。
    nbsp李白佯笑道:“孟兄喝酒去,不要再去想那些不痛快的事情了”。
    nbsp木讷的孟浩然半天才回过神来,忙回道:“喝酒”。
    nbsp二人刚一坐下,端起手里的大碗,不约而同的破口大笑。
    nbsp大醉之后,二人摇摇晃晃地出了酒家,不知何时二人来到城外山头。
    nbsp凉风有信。
    nbsp登高远眺,放眼整个京城,一望无垠的黄金菊花,金灿灿地布满长安皇城,金碧辉煌的花海,大明宫前菊花锦簇绽放,金銮殿前更是金菊盛开,一眼看尽长安花。
    nbsp两人俯身盘膝斜坐,有说有笑,自此再无说过一句任何关于科举事情。
    nbsp西山日落,暮鼓响起。
    nbsp天涯黄昏,倦鸟归巢。
    nbsp二人也随着夜色下山了。
    nbsp等到了第二日,京城周围人群涌动,番邦异域使臣全部踏上大明宫为皇帝陛下祝寿。
    nbsp西域三十六国使臣全部抵达,东瀛皇朝无垢太子十一郎走在最前面,千里之外的南诏国、突厥、吐谷浑、高句丽、吐蕃、回鹘等国家全部纷纷抵达长安皇城。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    nbsp乐音渺渺,宫女万千,大明宫前摆放着两排紫檀椅,旁边桌上瓜果飘香,加上金菊香味更是馥郁芳香。
    nbsp最上面是一把九龙黄金王座,九五至尊大位,全天下人敬仰王位。
    nbsp此刻长安城门口早已人满为患,李白和孟浩然拥挤在人潮中,久久地无法前进半点,最主要的是根本进不去皇宫半步,忽然惊鸿一瞥,一道熟悉人影掠过眼前,李白自言自语道:“三弟花无缺”。
    nbsp又细细地看了几眼,李白确定是自己的三弟花无缺,忙大喊道:“三弟”。
    nbsp“三弟”。
    nbsp听到熟悉的声音,花无缺也回过头来,见是多日不见大哥忙激动道:“大哥”。
    nbsp“大哥”。
    nbsp费尽半天功夫才穿过人群相见,李白大笑道:“三弟你怎么来长安了?”
    nbsp“为了参加皇帝陛下极乐之宴”。
    nbsp“可你……”.
    nbsp不及说完,花无缺正视道:“我是神剑仙庄的人,进出皇宫无须阻拦”。
    nbsp“三弟能带着大哥一起进入吗?”
    nbsp“小事一桩,有我在呢,一切包在我身上”,花无缺说完带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朝着重重设防的宫门口走去。
    nbsp龙武卫内外三层,一位新来的龙武卫士兵阻拦下花无缺,顿时李白等人惊愕住不知如何是好,为首的龙武卫将军看到是神剑仙庄的二公子花无缺,上前对新来士兵就是一巴掌,声音分外的响亮,怒气冲冲地连连指责,一转身忙点头哈腰的恭恭敬敬道:“见过二公子”。
    nbsp花无缺颔首示意,然后带着二人进的里面,虽然不惑花无缺身份,但是明白能自由出入皇宫重地定是身份高贵之人,但不知道花无缺究竟是何许人也,只知道他是神剑仙庄的二公子。
    nbsp刚走了没几步又是一层防守,统领是金吾卫大将军,主要是负责京畿皇城内安全,这次皇帝寿诞更是加强保护。
    nbsp为首金吾卫将军看到花无缺冷色道:“有通行令吗?”
    nbsp花无缺厉色道:“我就是通行令”。
    nbsp金吾卫将军很是愤怒,但还是强压下心中不服,毕竟这次事关重大,来往客人都是朝廷达官贵人或者是诸侯王公,不免小心的询问。
    nbsp金吾卫将军苦笑道:“敢问公子是谁家?”
    nbsp“神剑仙庄”。
    nbsp“神剑仙庄”,金吾卫将军听到神剑仙庄四个字,顿时脸色震惊,心头惊颤连连,即刻和颜悦色道:“对不起,对不起是小的有眼不识泰山,还请公子见谅”。
    nbsp李白见状愈发的奇怪,想不到神剑仙庄竟然和朝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,真是奇哉怪哉。
    nbsp花无缺没有答话,只是置之不理,扭头朝前走去,刚过了一个拐角,又是一层设防。
    nbsp领头的是检校千牛卫中郎将,可谓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专门只对皇帝一人安全负责,看到是花无缺迎面走来,忙疾步上前,拱手致敬道:“见过二公子”。
    nbsp花无缺笑道:“我要参加皇帝陛下的寿宴”。
    nbsp千牛卫头领激动道:“陛下已经为你安排好位置,若是你能来参加定当精心招待,二公子这边请”。
    nbsp李白和孟浩然瞬间惊怔万千,花无缺在皇宫禁地更是来去自如,毫无半点束缚,不由地惊奇连连。
    nbsp正当此时恰巧碰见皇帝陛下贴身太监高力士,一眼瞥见花无缺忙小跑上前,大为激动道:“二公子你怎么才来,陛下还以为你游历江湖不会再回来了,快快随我来,寿宴马上就要开始了”。
    nbsp此举动,李白讷讷的不知所措,脑海思虑不知该何去何从,无耐只好跟随着其朝前走去。
    nbsp等到了大明宫前,早已是人山人海,一排排编钟悦耳,乐工精神抖擞,整齐划一奏响丝竹管弦之乐,靡靡之音,不绝于耳。
    nbsp花无缺被高力士引领至九龙宝座左侧,二人却被带到离此最近的位置。
    nbsp孟浩然惊色道:“这花无缺究竟是何许人也,竟然会受到如此礼遇?”
    nbsp“神剑仙庄的二公子”,李白呼之欲出。
    nbsp“神剑仙庄”,孟浩然虽然不懂,但是明白能坐在皇帝陛下跟前,身份定是不简单,不由的愈发奇怪。
    nbsp突然全场之人站起身来,瞬间静谧,目光直视最高处的九龙宝座。
    nbsp顿见一人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,身穿一件五爪金龙黄袍,脖颈戴着一串青色明亮璀璨玉珠,深情肃穆的走到宝座前,大手一挥,群臣纷纷拱手祝贺。
    nbsp皇帝落座后。
    nbsp高力士俯身走到一侧,大声宣读道:“帝寿不惑,乾坤清明,万邦来贺,普天同庆,政通人和,与民共乐,福如东海,日月昌明,松鹤长荣,春秋不老”。
    nbsp群臣全部附和道:“恭祝陛下福如东海,日月昌明,松鹤长荣,春秋不老”。
    nbsp……
    nbsp在大明宫前犹如山呼海啸般,轰隆隆地回响在整个长安皇城之中。
    nbsp皇帝陛下抬了抬手。
    nbsp高力士再次呼喊道:“奏乐,百邦使者贺岁献礼”。
    nbsp话音一落,从两侧纷纷站住来数人,俯首称臣道。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    nbsp东瀛小国的无垢太子十一郎上前,恭恭敬敬道:“恭祝皇帝陛下寿比南山,我东瀛国国王特此献上一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”。
    nbsp细细端详良久,琵琶做工精致,以万年紫檀木选料,经过大工匠精雕细刻,才会制造出这万中无一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。
    nbsp此物一登台亮相,所有人深深地明白,东瀛国是有备而来,因为大家都明白皇帝陛下最爱的莫过于琵琶和鼓羯鼓,要不然也不会成立了梨园。
    nbsp话音一落,这时走上来的是南诏国使臣,下面侍从抬着五把羯鼓,五颜六色,大小不一,使臣跪拜道:“南诏国国王特此奉上五行羯鼓,恭祝皇帝陛下万寿无疆,祝大唐帝国繁荣鼎盛”。
    nbsp李白惊叹道:“这羯鼓是用上好的野山公羊皮打造,千锤百炼才会造就出如此绝妙羯鼓,真是不可多得上好乐器”。
    nbsp身后走来一人是突厥国的使臣,忙右手抱胸道:“突厥过国王特此奉上一盏镶金兽首玛瑙杯,恭祝天可汗与日月同辉”。
    nbsp全场之人的看的目不转睛,尤其是孟浩然惊讶道:“杯体以角状兽首行,兽双角为杯柄,嘴部镶金帽,眼耳鼻刻画细微精确,简直是神来之刀,画龙点睛的精益求精,小巧玲珑很是惊奇”。
    nbsp吐谷浑使臣双手仰天道:“吐谷浑国王奉上金蝉玉叶,恭祝大唐天可汗与天同寿,祝大唐帝国永久不衰,江山永固”。
    nbsp花无缺猛地起身,双眼直勾勾地紧盯着那金蝉玉叶,神形毕肖,金光闪耀的秋蝉立于玉叶上,侧身翘足,双翼略张,嘴巴微开,以纯色羊脂白玉琢磨而成,栩栩如生,妙趣横生。
    nbsp皇帝一眼看出花无缺心思,深深地清楚花无缺是好玉之人,碰到如此绝世珍宝更是爱不释手,皇帝示意了一下高力士,会意后的高力士急忙接过金蝉玉叶,皇帝好笑道:“二公子,这金蝉玉叶就赠送于你了”。
    nbsp花无缺激动道:“多谢皇帝陛下赏赐”。
    nbsp全场之人无不震惊,对于皇帝跟先陌生人深深地疑惑,有人说道:“那不是神剑仙庄的二公子花无缺”。
    nbsp又有人道:“他不就是皇帝曾经的知己,两人以乐相交”。
    nbsp一位年迈老臣小声道:“他不是前朝日月神教的剑圣东方不败的二公子,想不到他比

第十七章 王者盛宴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