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4章 霸主之姿,国家利益为先!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小说屋]https://m.xspu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(对呀,博主说的没错,有一句话叫做欲戴其冠必受其重,既然你当了郑国国君,你就得要承受郑国国君所要承担的因果。)
nbsp(很多人总是在替小鬼子推卸责任,认为现在的小鬼子不是以前的小鬼子,但只要是小鬼子,就得要向我们深深地忏悔!这是毋庸置疑的,这是他们身上所承担的因果。这是他们欠我们的。)
nbsp(这次我绝对站在博主这一边,个人和家庭都不一样,更何况一个庞大的势力,不管当初对齐国发动战争的是哪一任郑国国君,齐桓公都有权报仇!)
nbsp(你可听过九世之仇犹可报?这是周礼都承认的!)
nbsp…………
nbsp北宋
nbsp读书人都用非常鄙夷的目光盯着司马光,有人就吐槽了:
nbsp“为何司马兄每次的发言,都会让群众产生深深的厌恶呢?”
nbsp“你是如何做到每一句话都想让人给你脸上吐口痰呢?”
nbsp“司马兄的这种能力我们得学呀!”
nbsp司马光郁闷地摸着鼻子,心里在狂骂,后世子孙强词夺理的本事竟然比他还强。
nbsp你们不会也是学的儒家技能吧!
nbsp接着司马光就说道:
nbsp“虽然作为郑国国君是要承担郑国所有的因果,但有句话说得好,不能不教而诛!”
nbsp“你得让郑国国君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。”
nbsp“你不能一上来就把人给杀了!”
nbsp“在这一点上,齐襄公是做的有问题的!”
nbsp………
nbsp南宋
nbsp朱熹也表示:
nbsp“齐襄公在处理郑国国君这件事情上,显示出了极其残暴的心性。”
nbsp“他不想着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,只为了发泄心中的情绪。”
nbsp“如果齐襄公真有博主说的那么厉害,他就不应该做这种弱智的举动!”
nbsp“作为一个成熟的君王,如何为齐国换取最大的利益,如何为齐国百姓争取最大的利益,才是齐襄公最应该考虑的。”
nbsp“齐襄公把自己的个人情绪置于国家利益之上,这种人怎配成为春秋霸主?”
nbsp这一次朱熹的儿媳妇并没有嘲笑自己的公公。
nbsp她终于见识到了把自家公公强词夺理的本事。
nbsp反正儿媳妇是没有能力反驳的。
nbsp于是朱熹的儿媳妇儿把这个问题发到了弹幕中。
nbsp…………
nbsp大秦
nbsp秦始皇询问自己的儿女们,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待呢?
nbsp齐襄公的做法是否欠妥?
nbsp胡亥,扶苏,公子高几人都在回忆着自己所看到的所有史料。
nbsp一时间并不敢轻易地下结论。
nbsp因为春秋时代的历史太乱了
nbsp可赢阴嫚却扫了一眼最主要的几个大臣,尤其是李斯和张苍,随即就笑道:
nbsp“齐襄公当然不是那种人!”
nbsp“他的做法也没有任何不妥之处!”
nbsp秦始皇的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nbsp他问自己的女儿:“你是如何看出的呢?”
nbsp赢阴嫚实话实说的:“女儿并没有这种本事,只是观察李斯等人,才得出这样的结论。”
nbsp秦始皇笑得更加快意。
nbsp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,还真是比扶苏他们强得多。
nbsp作为一个君王,懂不懂,是能力问题,但发现别人能不能懂,更是一个君王需要具备的能力
nbsp可惜啊,为什么阴嫚是个女儿之身呢?
nbsp…………
nbsp(博主,齐襄公所做的是最优解吗?)
nbsp(他是不是那种脑子一冲动,就不管不顾的人呢?)
nbsp(我觉得齐襄公不会这么弱智,作为春秋时代的一个霸主,就算是史书如此抹黑齐襄公,但也没有否定齐襄公的功业,可见齐襄公有多厉害!这么厉害的一个人,不可能干那种没脑子的事情)
nbsp弹幕上讨论得非常激烈。
nbsp陈勇也是美滋滋地喝了一口肥宅快乐水,感觉视频里的讨论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。
nbsp【其实聪明的人,早就发现了史书中写的齐襄公并不是一个莽夫。】
nbsp【就跟齐襄公杀郑国国君这件事一样。】
nbsp【史书上早就留下了伏笔。】
nbsp【我们来看一看史书如何记载:】
nbsp【史书上是对这件事情是这样记载的。】
nbsp【齐襄公在位时期曾经邀请诸侯一起参加会盟。】
nbsp【当时郑国国君也参加了这次会盟。】
nbsp【而郑国国君跟齐襄公年少时候经常争斗,两个人互为仇敌。】
nbsp【再见面的时候,齐襄公要求郑国国君道歉,郑国国君不愿意,所以齐襄公才杀死了郑国国君。】
nbsp【是不是看到这样的记载,你们就觉得齐襄公是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呢?】
nbsp【如果你们看历史只看得这么浅显,那就永远看不到真正的东西。】
nbsp【从这一段史料中,你最起码可以看到齐襄公,刚开始并不想杀死郑国国君。】
nbsp【他要的是什么?】
nbsp【要的是对方道歉,如果换一句话来说,就叫做郑国国君俯首称臣,磕头跪地认老大!】
nbsp【那么齐襄公到底在干什么呢】
nbsp【他就是想收服郑国国君!】
&n
第504章 霸主之姿,国家利益为先!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