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唐: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074章 讨论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小说屋]https://m.xspu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李世民点点头。
    nbsp“恩,你是国子博士,这件事,你来安排。”
    nbsp李世民直接将活儿派给了孔颖达。
    nbsp孔颖达的看法跟魏征大差不差,这样的话,李世民就放心了。
    nbsp先前李复进宫,他们几个在甘露殿的时候,李复左说右说,言语之中,全都是对倭国的防范。
    nbsp就生怕这帮人,将大唐先进的技术学了去,回去之后,提升他们本国的实力。
    nbsp比如什么冶铁,锻造,桑蚕,纺织,种植等等.......
    nbsp他们都学回去了,吃饱了,穿暖了,锻造出了兵器盔甲。
    nbsp那朕的金山银山想要拿回来,岂不是又徒增了些许难度?
    nbsp这可不行。
    nbsp他们既然想要学习,就学学正经事。
    nbsp学学读书,学学孔孟之道,儒家经典,回去也好教化他们本国的读书人。
    nbsp好好读书,好好做官,多好啊。
    nbsp“是。”孔颖达拱手应声。
    nbsp魏征的目光也看向孔颖达,这位孔子的后人。
    nbsp在国子监做博士,教导学生,如今学生当中多了两个异族倭人.......
    nbsp感觉还真是有些微妙啊。
    nbsp两人出了两仪殿,往外走的时候,魏征聊起了这个问题。
    nbsp“孔博士,两个倭人学生,也是难为你了。”
    nbsp孔颖达叹息一声,脸上露出一个不算好看的笑容。
    nbsp“子曰,有教无类,有教无类啊。”孔颖达一边说一边叹气。
    nbsp也就只能拿着这个来安慰自己了。
    nbsp“人乃有贵贱,宜同资教,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;教之则善,本无类也,子曰,人洁已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只要诚心求教、潜心向学,都热心教诲,不管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表现,而一视同仁。”孔颖达摇了摇头。
    nbsp他自然知道,当年先祖说这些话的时候,那教导的对象都是中原大地上的人,可不是异族啊。
    nbsp哪怕是春秋时期,诸国分立,可是,诸国统一奉周天子,大家都是周朝人,都是中原人。
    nbsp但是如今。
    nbsp两个倭国人,这算是什么事儿啊。
    nbsp孔颖达也膈应。
    nbsp尤其是自己还是孔家后人。
    nbsp而在魏征看来,孔子的有教无类,也并非完全无类。
    nbsp孔子有教无类,说白了也是有局限性的,春秋时期,“无类”中的“有类”,这类对象就不包括奴隶。
    nbsp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,谈不上受教育。
    nbsp孔子弟子三千,没有一个是奴隶出身。
    nbsp也没有一个是女人.......
    nbsp周武王曾经说,他有贤臣十人,而孔子却辩解说,有妇人焉,九人而已。
    nbsp就这一点,魏征就觉得,孔子这个“圣人”,并不完美。
    nbsp“既然是异族人,那就只能以先贤的道理,好生教化他们了。”魏征补充说道:“倭国,未开化之地,所谓教化,对于他们来说,还是挺重要的。”
    nbsp任谁听了魏征的话,都会觉得,他此言,话里有话。
    nbsp孔颖达自然也听出里面的意思了,点点头,意思是自己明白了。
    nbsp宫里两人讨论着孔子,讨论着有教无类。
    nbsp而庄子上,书院里,两人在讨论着孟子,讨论着人之初,性本善。
    nbsp这两人便是李复和陆德明。
    nbsp“这三字经,我是斟酌了又斟酌,开头这一句说人之初,性本善,我总算是悟明白了。”陆德明红光满面,满脸都是高兴。
    nbsp“心之四端,由是观之,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。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,自贼者也;谓其君不能者,贼其君者也。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”
    nbsp李复听完之后,脸上表情十分精彩。
    nbsp“这么说,孟子比咱们之前解读的,更激烈啊。”
    nbsp孟子的善有四,乃仁义礼智。
    nbsp仁为恻隐之心,义为羞恶之心,礼为恭敬之心,智为是非之心。
    nbsp没有这四善的,根本就不算是人。
    nbsp人性本善,不善的不是人。
    nbsp说白了,孟子与荀子论。
    nbsp荀子:人性本恶,你见过吗?有些人一生下来他就......
    nbsp孟子:啊?你说的这是人啊?
    nbsp孟子:人性本善。
    nbsp荀子:人性本恶,我给你举例子.......
    nbsp孟子:你这说的也不是人呀?
    nbsp所以说,这句话圆回来,是因为,人性本善,不善的根本不配叫人?
    nbsp荀子还是太保守了......
    nbsp好家伙,这么多年了解读孟子,原来是误判。
    nbsp孔子是教你做人,孟子是直接给开除人籍了。
    nbsp荀子否定你的人格,孟子否定你的物种.......
    nbsp“这三字经,好,好啊。”陆德明兴奋的两眼放光。
    nbsp“啧,陆老头,你说,这样的解读一传出去,咱俩会不会被当成异类啊。”李复笑道:“原本以为孟子把人性想的太好了,结果,孟子根本就没把对方当人看........”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    nbsp“被当做异类?不会的。”陆德明笑着摆手:“这明明白白的写着呢,要是不理解,那我还是劝他多读书。”
    nbsp“你看,《孟子,公孙丑篇上》,有理有据。”陆德明笑道:“读书人,读一辈子的书,要参悟的东西还有很多,若是连这明明白白记录的浅显的道理都参悟不明白,那就别读书了。
    nbsp读再长时间,不是那块料,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,读多了反而自误。”
    nbsp好家伙,陆德明这话说的,跟孟子也差不多了。
   &nbs

第1074章 讨论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