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爆笑修仙: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75章 星核熔毁危机测温仪锁定过热节点冷却凝胶阻断能量失控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小说屋]https://m.xspu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·星核熔毁危机:测温仪锁定过热节点,冷却凝胶阻断能量失控
    nbsp超宇宙核心区域的“星核熔炉”(负责将原始星能转化为可利用本源能量的枢纽装置)突发“能量熔毁预警”——熔炉内部的“星能转化舱”因未知原因出现持续过热,核心温度从正常的5000℃飙升至℃,且仍以每小时800℃的速度上涨。熔炉外壳的“能量冷却层”已出现大面积龟裂,若温度突破℃临界值,整个熔炉将发生爆炸,释放的能量足以摧毁周边30个文明聚居地,超宇宙能源体系也将彻底崩溃。
    nbsp联盟紧急启动最高级别的“星核救援预案”,林修作为“跨维度应急专家”,带着核心团队第一时间抵达星核熔炉控制中心。透过观测屏,能看到熔炉内部赤红一片,转化舱表面的“星能导流管”已被高温烧得通红,部分管道甚至开始融化,粘稠的星能液体顺着裂缝滴落,接触到冷却层后瞬间引发小规模爆炸,冒出滚滚黑烟。
    nbsp“控制中心的温度监测系统10分钟前已完全失效,我们无法确定过热的具体位置,只能通过外部传感器判断整体温度在持续攀升。”熔炉总工程师脸色惨白,指着屏幕上跳动的乱码数据,“常规的冷却系统早就过载停机,强行注入冷却剂只会被高温瞬间蒸发,甚至可能加剧能量紊乱。”
    nbsp林修盯着观测屏,突然注意到熔炉外壳龟裂处,有几处裂缝溢出的星能光芒比其他区域更亮,且颜色偏橙红——这是能量密度过高、温度异常集中的典型特征。“过热核心一定在这些高亮裂缝对应的内部区域,我们需要先精准定位每个过热节点的温度,才能制定针对性的冷却方案。”他立即从装备箱中取出“高精度红外测温仪”(考古时用于检测文物内部应力温度,经联盟技术改造后,测温范围扩展至200℃至℃,且能穿透30厘米厚的能量合金外壳),“这台测温仪能通过红外波穿透外壳,捕捉内部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,帮我们锁定真正的过热核心。”
    nbsp一、测温仪的“热区定位战”:在℃高温中找到失控源头
    nbsp林修穿上“抗高温能量防护服”(可承受短时℃高温),带着测温仪走出控制中心,来到星核熔炉巨大的外壳前。熔炉外壳直径超过500米,如同一个巨型金属球体,表面布满蛛网般的龟裂,每道裂缝都在向外辐射着灼人的热浪,空气被烤得扭曲变形,连脚下的金属地面都散发着烫手的温度。
    nbsp“所有人保持10米安全距离,一旦测温仪报警立即撤离!”林修对着通讯器叮嘱团队成员,随后启动测温仪,将探测头对准第一道高亮裂缝。测温仪的屏幕上瞬间跳出一组数据:表面温度8900℃,内部对应区域温度℃,温度梯度差5100℃——远超正常的1000℃梯度差。“这里是一个强过热节点,能量导流管很可能已经熔断!”林修快速在电子地图上标记下该节点的坐标,随后移动到下一道高亮裂缝。
    nbsp短短20分钟,林修围绕熔炉外壳行走了近2公里,用测温仪锁定了7个核心过热节点,其中温度最高的节点位于熔炉底部,内部温度已达到℃,距离临界值仅差个节点呈环形分布,正好对应内部星能转化舱的‘星能循环管道,说明循环管道出现了多处堵塞,导致星能无法正常流动,在管道内堆积形成过热。”林修回到控制中心,将7个节点的坐标和温度数据导入熔炉的三维模型,模型上立即显示出堵塞管道的具体位置——位于转化舱底部的“主循环管道”和6条“分支管道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,堵塞物是“星能结晶”(星能长时间停滞形成的高硬度晶体)。
    nbsp“结晶堵塞了管道,星能积压产生的摩擦热和能量碰撞热,就是导致温度飙升的根源!”总工程师恍然大悟,但随即又陷入绝望,“可现在转化舱内部温度太高,我们的维修机器人根本无法进入,就算能进去,也无法在高温下清除结晶。”
    nbsp林修看着模型中堵塞的管道,突然想到自己装备箱里的“高温冷却凝胶”(原本用于考古时修复高温受损的金属文物,由纳米级冷却颗粒和高粘性凝胶组成,能在℃高温下保持稳定,接触高温物体后会快速释放冷却因子,且能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持续冷却层)。“我们可以将冷却凝胶改造成‘定向喷射弹,通过熔炉外壳的裂缝,精准喷射到7个过热节点对应的管道位置,先让管道温度降下来,阻止结晶继续扩大,为后续清除结晶争取时间。”
    nbsp二、冷却凝胶的“高温阻击战”:用纳米冷却因子筑起防线
    nbsp林修立即带领团队对冷却凝胶进行改造:将凝胶装入“耐高温合金喷射罐”,罐口加装“精准定位喷嘴”,通过远程操控系统控制喷射方向;同时在凝胶中加入“星能感应颗粒”,使其能在接触到星能结晶后自动激活,释放更强的冷却因子。改造后的“冷却凝胶喷射弹”共有7枚,分别对应7个过热节点。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    nbsp“喷射顺序必须从温度最高的底部节点开始,依次向上,这样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冷却梯度,避免星能因温度差异再次紊乱。”林修在控制中心操控台上输入喷射参数,将第一枚喷射弹的喷嘴对准底部℃的过热节点。当喷射弹通过外壳裂缝伸入熔炉内部,距离堵塞管道还有3米时,林修按下了喷射按钮——粘稠的银色冷却凝胶如同一条精准的银线,瞬间附着在赤红的管道表面。
    nbsp接触到高温管道的瞬间,冷却凝胶表面冒出一层白色的“冷却雾”,测温仪显示管道温度以每秒150℃的速度快速下降,短短1分钟就从℃降至℃。更关键的是,凝胶中的星能感应颗粒接触到管道内的星能结晶后,立即释放出纳米级冷却因子,这些因子顺着管道表面的微小缝隙渗入结晶内部,阻止了结晶的进一步生长。
    nbsp“有效!冷却凝胶在起作用!”控制中心内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。林修不敢松懈,继续操控剩余6枚喷射弹,依次对准其他过热节点喷射。当最后一枚喷射弹完成任务时,7个核心节点的温度全部降至℃以下,熔炉整体温度也稳定在℃,不再继续攀升。
    nbsp但危机并未解除——冷却凝胶的效果只能维持4小时,4小时后若无法清除管道内的星能结晶,温度仍会再次飙升。林修看着三维模型中稳定下来的管道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:“让维修机器人携带‘星能结晶溶解剂,在冷却凝胶失效前进入转化舱,顺着我们用凝胶标记的管道位置,精准清除结晶。为了确保机器人能在高温下工作,我们用剩余的冷却凝胶在机器人表面形成一层‘临时冷却层。”
    nbsp团队立即行动,为3台维修机器人涂抹冷却凝胶,同时将溶解剂装入机器人的储液罐。当机器人通过熔炉的维修通道进入转化舱时,冷却凝胶形成的冷却层让机器人能在℃的环境中正常工作。在林修通过测温仪实时监测的温度数据指引下,机器人精准找到每一处堵塞的管道,将溶解剂注入结晶内部。溶解剂与星能结晶发生反应,原本坚硬的结晶逐渐化为液态,顺着管道流回星能循环系统。
    nbsp4小时后,当最后一块结晶被清除,林修操控机器人撤离转化舱,同时启动熔炉的备用冷却系统。随着冷却系统开始运转,熔炉内部温度以每小时1000℃的速度稳步下降,12小时后,温度恢复至正常的5000℃,外壳的龟裂也停止了蔓延。
    nbsp当控制中心的屏幕上显示“星核熔炉恢复正常运行”的绿色字样时,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。总工程师紧紧握住林修的手,声音哽咽:“林修,是你和你的测温仪、冷却凝胶,救了整个超宇宙的能源命脉!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援!”
    nbsp林修看着窗外逐渐恢复正常光泽的星核熔炉,心中明白:这场危机的解除,不仅靠工具的力量,更靠团队在绝境中冷静分析、快速行动的勇气。而他从地球带来的这些“普通工具”,在超宇宙的危机中,再次绽放出了不普通的光芒。
    nbsp凯洛的法则之书在这一章结尾写道:“当测温仪穿透高温屏障,在赤红的熔炉深处锁定失控的热区;当冷却凝胶化作银色防线,在万度高温中阻断能量的疯狂,林修用地球物品的‘精准与坚韧,在星核熔毁的边缘,为超宇宙拉回了生存的希望。这场战役证明,真正的拯救之力,往往藏在对细

第1575章 星核熔毁危机测温仪锁定过热节点冷却凝胶阻断能量失控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