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港片:大佬的全球帝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4章 陈总,恒隆的情况怎么样了?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小说屋]https://m.xspu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法律!
    比如说国税局规定,
    就算是犯罪所得也必须交税,
    否则就会破门而入将黑道大佬抓走。
    关于这一点呢,
    当年名震美利坚的黑手党大佬阿尔卡彭已经做了最好的榜样。
    一个美利坚法律都没办法的家伙,
    却被国税局通过不报税这条杀人灭口、居家旅行的必备良罪,
    将杀入不眨眼的阿尔卡彭送入法网,
    坐了11年大牢,
    直接导致其帝国就此灰飞烟灭。
    所以老美有句话叫做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交税是永恒的。
    也因为这个,
    美利坚人对于逃税以及合理避税的需求相当强烈,
    那边的会计师简直富得流油!
    当然了,
    华人这边呢,
    因此也养成了个习惯,
    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现金.
    虽然龙静音讲的也算合情合理,
    不过陆文东却还是摇头:“那边到处都是会计事务所、银行、离案银行机构。”
    “何必舍近求远?”
    其实老美那边也有不少黑金会涌入港岛这里,
    他们主要是通过基金的形势在港岛这边买房、炒股,
    而后变相洗白。
    那华青帮成立的事件也不算短了,
    又在美利坚,
    照道理来说,
    其应该是很懂这个门路才对。
    龙静音怯怯道:“东哥,那不要吗?”
    陆文东问道:“规模如何?”
    龙静音赶紧道:“每三个月一笔,大概2亿美金。”
    “只要可以,那边保证以后一直如此。”
    也就是说一年大概有8亿美金。
    “18个点。
    要是接了这笔钱,
    陆文东平均每个月要处理的资金不下30亿…
    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,
    他自己个人紧张就不会低于4亿现金。
    而为了赚到这些钱,
    陆文东需要做很多工作。
    当然了,
    这也是陆文东当前旗下产业众多的缘故。
    否则,
    就算钱掉在他面前,
    他也没法去捡。
    龙静音喜道:“谢谢东哥。”
    陆文东捏捏龙静音小脸颊,
    他心想
    华青帮舍近求远,
    难道是想把业务扩大到港岛?
    一夜无话。
    翌日,
    陆文东便先行召见了陈涛涛,
    在收购大酒店集团一事中,
    陈涛涛通过声东击西的手段成功助力陆文东入主大酒店集团,
    功莫大焉。
    但是,
    现在还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的时候,
    急需一家银行来扩大业务的陆文东发问:“陈总,恒隆的情况怎么样了?”
    如果恒隆不行,
    陆文东准备让陈涛涛去接触海外信托银行。
    没错,
    因为81年股灾的缘故,
    本港的银行业系统元气大伤,
    有好多家银行都陷入了债务危机。
    其中就有这泥足深陷支票轮的海外信托银行!
    海外信托银行创办于1956年,
    几经发展,
    目前其旗下拥有3家持牌银行、2家财务公司,
    在本港开设有62间分行。
    总资产超过120亿元,
    存款额超过300亿元,
    成为在港岛仅次于汇丰、恒生的第3大本地银行。
    当然了,
    如果想收购这家公司的话,
    起码要花费几十亿.
    陈涛涛说道:“老板,我已经在跟财政司的人接触,我看他们应该有这种想法。”
    陆文东沉吟下
    商场如战场,
    时机稍纵即逝。
    就又问道:“有哪些事需要我做的?”
    “无论是人脉还是资源,只要我有的,我能够借到的,都没问题。”
    陈涛涛说道:“有。”
    “我想请老板跟乐小姐打个电话,需要她帮忙做几个报道。”
    陆文东哈哈一笑:“这个简单。”
    他立马抓起电话然后当着陈涛涛的面嘱咐乐惠贞,
    末了,
    陆某人忽然怔住,
    他喃喃道:“是啊,应该有自己的宣传口了。”
    陈涛涛吃了一惊,
    老板想搞报社?
    他不由问道:“老板,你想搞报纸?”
    港岛言论自由,
    开报社很容易,
    在这里,
    什么报纸都有,
    想要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可不容易啊。
    陆文东问道: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
    对陆文东来说,
    报纸、电视、电影什么的都无所谓,
    最要紧是自己手中必须有宣传渠道。
    否则,
    人家说自己是白就是白,
    说自己黑就是黑。
    陆文东经历过指鹿为马、指鼠为鸭的时代,
    清楚舆论的重要性,
    越到后面,
    这玩意就越比什么都重要。
    就说李黄瓜,
    其便在宣传口中大起大落。
    到了九十年代后,
    因招商需求,
    大陆那边将李黄瓜推为财富神话、商人楷模,
    给与各种吹捧、条件。
    而到了后面,
    市场饱和了,
    大陆本土的利益群体也开始壮大了,喜欢港片:大佬的全球帝国请大家收藏:

第154章 陈总,恒隆的情况怎么样了?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